首页 >> 异萼柿

【推荐】苹果产业标准化矮砧密植利润大姬松叶菊

汉阴农业网 2022-12-10 07:35:20

苹果产业标准化矮砧密植利润大

原题: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

为苹果产业转型注入“营养液”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苹果园培养大树、幼树迟迟不能挂果,苹果园技术难于标准化,苹果园耕作难于机械化,苹果园更新和收益期慢而长……”这是本报记者近日在甘肃和陕西走访苹果种植基地的所见所闻。

如何解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或能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而事实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矮化密植栽培已经在世界各地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矮化密植技术不断发展,新的矮化砧木不断出现,栽培模式也不断创新,目前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是世界苹果发展的方向。

在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韩明玉看来,矮砧集约栽培模式是近20年来世界苹果发展革命性的突破,既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苹果生产理念上的突破。“我国苹果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这种理念和技术应在我国所有苹果产区迅速推广。”韩明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应运而生

苹果栽培制度在苹果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30多年来,世界苹果栽培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76年以前,世界苹果栽培基本为乔化稀植。1976年以后,西方国家开始逐步应用矮化砧木进行密植栽培,应用的砧木由乔化到半矮化、矮化逐步过渡,砧木利用方式也由中间砧向自根砧转变。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怎么节约苹果园管理的劳动成本成为苹果园选用栽培模式的第一选择。

1995年前后,荷兰等西欧国家,基于节约苹果园管理劳动成本的考虑,创新性地提出了矮砧集约栽培技术模式。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学习应用,意大利发展应用最好,其他国家采用逐步过渡的方法也在积极学习应用,“但实际利用效果不如意大利和荷兰等国。”韩明玉说。

韩明玉介绍,这种模式应用矮化砧术,选用分枝大苗建园,采用宽行密植,设置立架集约栽培,培养高纺锤形和下垂枝修剪,栽后第2年结果,第3年亩产量1500~2000 公斤,进入盛果期亩产量稳定在3000~5000公斤,持续12~15年,然后淘汰更新。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霍学喜向本报记者介绍了这种模式的好处:一是结果早,产量高,果实品质好,见效快,效益高,更新快;二是树冠矮小,管理方便,节省劳动力,便于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生产,经济利用土地,除采果外,基本全部可以机械耕作。

霍学喜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意大利、荷兰管理每亩矮砧集约模式苹果园需要5个劳动日,人工成本在5000元人民币左右,而我国目前管理每亩苹果园需要40~50个劳动日,人工成本也在5000元人民币左右。

韩明玉也表示,试想一下,如果西欧国家管理苹果园需要的劳动日和我国一样,或者比他们现在每亩个劳动日翻一番,苹果园劳动成本就会大幅度增加,管理苹果园就没有效益了。所以说新模式的出现,是苹果园管理节约劳动成本的必然。

如今,现代苹果产业是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来武装的产业,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潜能,减少环境污染和劳动用工,延伸产业链,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

“苹果新栽培模式就是用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克服资源不足与约束,来武装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韩明玉表示,首先是高投入,保证省力化栽培;其次是高产出。

进入中国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是我国苹果大发展时期,主要推广的是乔砧密植模式,目前我国90%的苹果园是按照乔砧密植模式建立的。乔砧密植苹果园,树体10年生以后大多数苹果园光照不良、产量低、果实质量差。

韩明玉介绍,前些年在苹果产区大规模推广的大改形就是解决乔砧密植的后遗症。乔砧苹果园与矮砧苹果园相比,树体大,需要的肥水多,需要的栽培空间大,需要的管理成本高,是一个高消耗、低产出的栽培方式,“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劳动力已显不足,乔砧密植栽培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果业的发展”。

在农业部“948”项目资助下,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10余家科研单位从欧洲引进国际先进苹果栽培技术——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在陕西海升果业股份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升果业)、陕西华圣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苹果产业龙头企业的参与下,经过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充分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后,形成可在我国大面积示范应用的苹果栽培技术体系。

该项目在陕西省宝鸡等地建立了一批高标准的示范园。其中最早在凤翔县建立的7公顷示范苹果园,于栽后第3年开始结果,从第5年起,每亩产量稳定在3000~4000公斤,优果率保持在90%以上,比乔砧苹果园早结果2~3年,每亩增产1500~2000公斤,2008年农业部在此召开了全国新模式现场观摩会。

记者在采访海升果业时了解到,近年来,海升果业引进欧洲分枝大苗在千阳建立的数千亩示范园,当年成形,第2年开花结果,第3年丰产,每亩产量1500~2500公斤,并节省劳动力,便于苹果园种草和机械化作业。目前新模式已经在我国推广5万公顷以上。

因地而异

我国目前农村和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发展还不很完全,估计转型期尚需10~2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完全靠工业化解决资源的制约,如缺水的问题,需要较长的过程。“在目前的经济社会背景条件下,我们需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矮砧集约栽培制度,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现有模式,应逐步过渡完成。”韩明玉说。

“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主要是应用矮化砧木,但各类砧木矮化程度差异较大。”韩明玉表示,土壤肥沃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用极矮化或矮化砧木;土壤条件一般,水源不足或者干旱的地区,可以选用半矮化或相对乔化的砧木。

另外,砧木的抗旱性、抗寒性也是选择的重要因素。据了解,富士苹果幼树难于成花,成龄树大小年现象严重,其砧穗组合是否容易成花,幼树是否容易早成形也是应考虑的主要因子。

霍学喜指出,我国苹果各主产省均可选择发展新的栽培模式,只不过是各地发展的砧木及其砧穗组合不同而已。

“总体来讲,矮砧集约栽培需要土壤肥水条件相对较好。”韩明玉建议,在陕西铜川、山西运城、河北石家庄、山东烟台以南地区以选用t337嫁接易着色富士或者应用双矮栽培;过渡地带以半矮化砧木为主;陕西洛川、河北保定以北地区选用以sh等相对乔化而又容易成花结果的砧木为主;大苹果非适宜区,则宜栽培以山定子为基砧、gm256作为中间砧嫁接的寒富。(本报记者 秦志伟)

>>>三农科技,更多致富经等你来取

http://>

>>>科技专题,揭开传统农业经验背后的科学奥秘

http://>

>>>农事评论,最富创意的三农专业意见

http://>

振华路二手房

大屯路东便宜的二手房

惠民苑二手房

西苑出租房屋

友情链接